公告
“模具是工業之母”這句話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模具的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識﹐模具設計和模具制造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
模具加工技術的革新﹐各種模具新材料的廣泛應用﹐模具零部件的標淮化和專業化等﹐都迫使我們在設計上要更快﹐更淮的適應模具的發展。
速度的提升﹐要求設計段能夠在3天左右就完成給后工段﹔精度的提升﹐要求在設計過程中考慮清楚各個零件的加工方法﹐盡量采用高精度且加工成本較低的加工方法。
精度和速度的提升是相鋪相承的。速度的提高必然要求精度的提升﹔精度的提高必然帶動速度的提升。
1.熱流道系統
2.斜頂內倒勾機構
3.套筒頂出機構
4.滑塊外倒勾機構
5.內螺紋自動旋出脫模機構
6.三板模具、針點進膠,套筒頂出機構
7.側壁潛伏式進膠機構
8.埋入件射出機構
9.頂針潛伏式進膠機構
10.Hub倒勾機構
11.射出成形機工作流程
塑膠模具的基本結構
塑膠模具依總體功能結構可分為﹕導向系統﹑支承系統﹑成型零件系統﹑澆注系統﹑冷卻系統﹑頂出系統﹑排氣系統。
定義﹕模具中從注射機噴嘴開始到型腔為止的塑料流動通道。其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及令料穴組成。
相關的一些中英文對照
CAV.NO 第幾號模窩 RUNNER 澆道
GATE 澆口 CAVITY 型腔
(一).主流道﹕
1.定義﹕
主流道是指從注射機噴嘴與模具接觸的部位起﹐到分流道為止的這一段。
2.設計上的注意事項﹕
(1).主流道的端面形狀通常為圓形。
(2).為便于脫模﹐主流道一般制作都帶有斜度﹐但如果主流道同時穿過多塊板子時﹐一定要注意每一塊塊子上孔的斜度及孔的大小。
(3).主流道大小的設計要根據塑膠材料的流動特性來定
(4).主流道在設計上大多采用圓錐形.(如圖示)制作時要注意﹕
A.小端直徑D2=D1+(0.5~1mm)
B.小端球半徑R2=R1+(1~2mm)
(其中D1﹑R1分別為注射機射出口的直徑及注射頭的球半徑)
3.澆口套
由于主流道要與高溫塑料及噴嘴接觸和碰撞﹐所以模具的主流道部分通常設計成可拆卸更換的襯套﹐簡稱澆注套或澆口套
(1).其作用主要為﹕
A.使模具安裝時進入定位孔方便而在注塑機上很好地定位與注塑機噴嘴孔吻合﹐并能經受塑料的反壓力﹐不致被推出模具
B.作為澆注系統的主流道﹐將料筒內的塑料過渡到模具內﹐保証料流有力暢通地到達型腔﹐在注射過程中不應有塑料溢出﹐同時保証主流道凝料脫出方便。
(2)結構形式有整體式和分體式
整體式﹕即臺肩與構成主流道部份做成一體
分體式﹕即臺肩與構成主流道部份分開制作
日本的工業標淮﹕JIS
中國的工業標淮﹕SJB
(二)。分流道﹕
定義﹕主流道與澆口之間的一段﹐它是熔融塑料由主流道流入型腔的過渡段也是澆注系統中通過斷面面積變化及塑料轉向的過渡段﹐能使塑料得到平穩的轉換。
1.截面設計
A.一般設計截面為圓形
B.從加工方便性來看一般設計為U形﹐V形﹐梯形﹐正六邊形
C.分流道的斷面形狀及尺寸大小﹐應根據塑件的成型體積﹐塑件壁厚﹐塑件形狀﹐所用塑料工藝特性﹐注射速率﹐分流道長度等因素來確定。
2.分流道的布置形式有平衡式進料和非平衡式進料兩種形式。平衡式進料就是保証各個進料口同時均衡地進料﹐非平衡式進料就是各個進料口不能同時均衡地進料﹐一般要做模流分析來進行評估。